备战2025博后面上项目,过来人实战经验助你上岸,很多学者表示,博后面上竞争越来越激烈,也越来越难拿。为了助力学者申报博后面上,小编特此整理了博后面上申报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
1
把握申报时间,至关重要
根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官网的公开资料,小编整理了近五年博后面上项目申报时间节点。
注:表格为手工整理,如有疏漏,欢迎批评指正!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得知,资助指南发布的日期集中在11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所以近来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一下2025年资助指南的发布。
从申报周期来看,第67批不足30天,第68批至72批是2个月,从第73批开始,申报周期缩短为1个月的时间。关于申报周期的变动,2023年度资助指南明确:
将申请人申报周期从2个月调整为1个月。
缩短基金申报周期是广大博士后申请人比较集中一致的建议。结合日常工作统计分析,在以往申报阶段,第一个月申请人数占比10%,第二个月占比90%。因此,为配合基金申请人科研工作,提高基金资助工作效率,做出上述调整。
从时间节点来看,想要申报博后面上资助的学者,现在就需要开始着手准备喽!
2
明确申报要求,慎之又慎
在2024年度资助指南中,明确了不予资助和不能做的几项事情。
01
项目非涉密,且为本人承担。
02
对在资助结果公布之前出(退)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不予资助。
0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申请书》,“二、项目信息中”(“研究基础”除外)不得涉及个人信息,包括申请人姓名、设站单位名称、合作导师姓名等明显泄露申请人身份信息的内容,否则评审专家可视为申请人故意泄露个人信息,计0分。
截图自南京农业大学人事人才
所以,学者在满足申报条件外一定要对申报“禁忌”额外关注,严格遵循基本的指南规定。
此外,关于学者在站时间的规定,2024年度资助指南指出要动态计算面上资助申请人在站时间。面上资助要求申请人在站时间不能超过18个月,博士后申请人在站18个月计算方式调整为“动态计算”,即:按照进站之日到申请书首次提交之日不超过18个月计算。
3
学习成功经验,查缺补漏
申请博后面上资助的学者对面上资助的评审指标都熟记于心,但是具体该如何表现学术绩效,突出创新能力,展现研究基础和条件保障?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成功者的经验,进行查缺补漏。
王博士(教育学):
申请课题是一个长期持续和积累的过程。首先,要敢于尝试,不要怕失败;其次,选题和申报书撰写注重三个方面:为什么做(科学问题:聚焦前沿、国家战略及社会需求)、怎么做(研究方法:可实现、可操作、可理解)、为什么你来做(研究基础:研究的持续性,注重学科积累);最后,细节决定成败,格式要规范,逻辑能自洽,技术路线清晰美观、反复打磨。
赵博士(社会学):
我最大的感想不在于对各种“套路”的总结,而是认识到了个人心态在项目申报中的意义。一是,不能因为面上资助“僧多粥少”就放弃尝试。二是,撰写项目书固然有各种“套路”,但更重要的是能真正对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动心动情”。或许只有我们自己对研究问题动心动情了,项目书才能感染、打动和说服评审吧。
何博士(物理学):
我是第二次才申请到博士后面上项目,第一次排名非常靠后,基于上述经历主要有几点建议:一是慎重选择一级学科。我的第二次申请更换了一级学科,对于带有学科交叉的研究方向,一定要慎重选择,有的学科竞争非常激烈。二是合理把握内容深度。第一次失败之后我着重修改了申报书的绪论部分,博后面上的学科分类较粗,匹配到小同行评委的概率不大,因此申报书最好不要写得过于深入,可以找身边的大同行把把关。三是沟通交流汲取经验。多跟院里同行及负责申报的老师交流,他们能提供非常大的帮助。
王博士(中国语言文学):
我是在第三次申报时才成功,更多的是一些“失败”的经验积累。第一,选题要注重创新性,应瞄准国家需求,同时也应注意选题的适度性,第一次申报的选题范围就有点小,后两次的选题就扩大了调查对象。第二,申报书的内容应规范撰写,可以不受8000字的限制,注意详略得当即可。若条件允许,可画一些示意图展示自己的内容、思路或技术路线。第三,可参考以往一些优秀的项目书,保证格式规范美观,也请合作导师多指导把关。
从过来人的经验来看,成功申请博后面上离不开积极的心态、细节的注重、技巧的掌握以及专业人员的指导。
但是,很多学者苦于有成果、有想法,却不会撰写申报书?如果你有类似的困惑,那么首先不要气馁,因为这正是许多学者在申请博后面上资助时会遇到的挑战。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方法和资源,来帮助你将研究成果和创意转化为一份令人信服的申报书。
学术桥针对博士在学术之路发展上的困难点,特别推出了“学术体检”服务,涵盖项目申报、个人求职、本硕博论文预审、青年教师学术指导及发展规划等。了解【学术体检】
打破学术垄断,解锁学术交流新方式!
专家+技术+服务=行走的学术资源库!
学术体检VS传统学术评价,有啥不一样?
做你学术生涯的领路人-学术桥重磅推出“学术体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