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江湖究竟是啥样

江湖行当讲四大门八小门。四大门是风、马、雁、雀。八小门是金、皮、彩、卦、评、团、调、柳。按照一些老江湖的说法,风,指帮会组织;马,指霸占码头;雁,指骗术门;雀,指占山为王。金,指相面算卦;皮,指卖野药的;彩,指变戏法的;卦,指以武术为生的人;评,是说评书的;团,是说相声的;调,是卖唱的;柳,是说大鼓书的。八小门的说法似乎指向过于具体,实际上四大门八小门囊括了秘密帮会、流氓团伙、码头恶霸、坑拐诈骗、称霸一方、占山为王,以及相面算卦、装神驱鬼、走街卖药、杂耍戏法、打把式卖艺、看家护院、说评书、说相声、说口技、唱小曲、唱大鼓书、拔牙、剜瘊子、割鸡眼等等百十余行。

也有一种说法(见清本《江湖通用切口摘要》),只讲巾、皮、李、瓜四大行。

巾,仍指测字、相面、算卦的。这类人读过些星象医卜的书,常头戴儒巾或葛巾,表示自己是儒门或道门中人,不同于打把式卖艺之流的村愚野夫,算个“文化人”。称作巾行。

皮,指游走江湖的郎中和卖药的(包括耗子药、蟑螂药)。其来源于满族人信奉的萨满教里的巫医。他们在给人治病时,一边跳大神,一边敲皮鼓。皮鼓就成了巫医的身份代表。满族人入关后,江湖上逐渐把江湖郎中、走街卖药和跳大神一类的人统称作皮行。

李,不单指变戏法的。李子门包括唱戏的、杂耍的、变戏法的、唱大鼓书的、说相声说评书的等等跑野台子的艺人行。

瓜,即是卦子行。专指靠武术走江湖挣饭吃的行当。如保镖、护院、教场、卖艺。统称卦子行,也称瓜子行或瓜行。

江湖势力在民国达到顶峰

江湖既是一个游离于正统社会之外的社会结构,自有它与正统社会不同的特征。江湖有着严密的组织形式,它体现在秘密教门、帮会和关系网两方面。明清时期的天地会、洪门、白莲教,清末民国的青帮、红帮、哥老会等等均是江湖组成部分。就是义和团的早期义和拳,也是先以江湖结社的形式出现。

帮会的势力在民国时期达到顶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上自总统蒋介石,下至贩夫走卒,军政警宪、士农工商、记者艺员、流氓地痞等各界人士均有涉足,足见其影响之深、势力之大。武林人士加入帮会,甚至加入黑社会的极多。上海势力浩大的青洪帮都吸纳不少武林人士。北京在20世纪20年代有个安清帮,当时不少知名武术家都在帮。因为,在江湖闯荡的武林人士不在帮是很难生存的。

除了帮会组织,江湖社会极重视关系网。建立类似家族关系的师徒关系和结拜关系,来维护江湖社会的秘密性和稳定性。师父收徒传授技能,如再生父母。“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武术界的拜师收徒就属这一类。戏曲界、曲艺界、杂技界、民间中医界、手工业界等的拜师收徒也属这一类。追根溯源,均来自“江湖社会”。

再有就是不同门派但意气相投的人结拜。义结金兰,结为异姓兄弟,则要“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卦子行的人以“桃园三结义”为榜样,为偶像,希冀用这种关系和关系网保守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情感,保守住行当、门派,乃至人与人之间的秘密。(摘自《武林丛谈》、《壹读》)

【链接】江湖黑话不好学

江湖黑话,即春典,也叫“山音”,“切口”或“怯口”。一口流利的春典,江湖黑话叫“满春满典”,不仅表明你是“自己人”,有助于赢得江湖同道的信任——《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上山之后立刻和土匪对春典、讲黑话即是此意。

用今日的概念,黑话,是江湖人中的一套完整而复杂的认证体系,掌握了黑话也就是春典,才能够成为职业的江湖人士。所以英雄好汉们在闯荡江湖之前,都要专门和师父学习春典,所以有“宁给十万钱,不把艺来传;宁给一两金,不给一句春”的说法。

春典不仅仅是一个个孤立的语句,概念,说春典时的语气、节奏、态度等等都很重要,稍有错误便容易被老江湖发现,露出马脚。历史上的杨子荣之所以成为传奇英雄,就在于成功模仿了土匪的黑话而且取得了土匪的信任,这非常不容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android 连接已保存的wifi,手机连接WiFi显示已保存但是连接不上
农行卡余额 如何查询农行卡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