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米医生 素问轩
大家好,我是米医生
前两天的文章我有说到,立秋后十日,瓜宜少食。
无论是西瓜、黄瓜,还是香瓜,立秋后都要少吃了
于是有不少留言问我:那立秋后适合吃一些什么水果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
初秋也是秋,尽管暑气犹在,但秋的肃杀之气已生。
这时候天气往往持续晴天无雨,干燥,高温,就像老虎一样霸道,甚至比夏天还要难熬,所以民间常其为“秋老虎”
“秋老虎”属于温燥,这个时间点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很容易出现皮肤干燥、口渴,唇干起皮、嗓子干痒,甚至大便干结等典型的“温燥”症状。
所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就成了初秋养生的侧重点。
好在天地之道,公平无私也。
初秋燥邪的同时,也孕育出了克制它的东西:酸甜多汁的水果。
正所谓“秋吃果,冬吃根”,在立秋到秋分之间的温燥期,食用以下四种水果,乃一剂良方!
一,秋梨
在秋季水果中,润肺除燥的最好选择,当属梨子
《本草便读》里写到:梨,性偏寒润、味属甘酸、入肺胃。既清心肺上焦之烦热,又治胃肠内扰之风消。
意思是梨能润肺,降肺火,能缓解口干口渴、嗓子干痒等不适。
其次,它在降肺热的同时,也顺带清降了心火,可以去除因秋燥引起的心烦情绪。
而且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一清,大肠的热结也会散去,大便干结也自会好转。
几乎所有的温燥症状,吃梨都能缓解!
但要注意的是,梨生食熟食是不一样的。生食偏于清热,熟食重在养阴。
所以中焦脾胃虚寒之人(经常腹泻、胃寒)不宜生食,若有需要可隔水蒸或清炖成药膳方食用。
另外,梨皮的功效堪比梨肉,带皮吃更能清热润燥!
二,柚子
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应当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
据《本草纲目》记载:柚子,其味甘、酸,性寒,可行肝脾之正气、治饮酒人之口气、去肠胃之恶气。
我们知道,一般芳香之物为脾之所喜,肝又喜条达。
而柚子通体清香,所以具有健脾消食、疏肝理气的作用。
它能有效缓解初秋气候干热,而引起的食欲不振、胸闷腹胀等。
再加上它的果肉酸甘,取酸甘化阴之意,既有下气去燥热之功;又有滋阴生津、除烦止渴之效。
但要注意,柚子和梨一样性寒,所以中焦虚寒之人要少吃。
三,苹果
谈到酸味水果,除了柚子之外,当然还少不了可以发酵成醋的“苹果”。
在《随息居饮食谱》里写到:苹果,味酸甘凉、别有色香、润肺悦心、生津开胃、洵果中仙品也。
与梨、柚子相比,苹果的寒性相对较小,它的酸味有着收涩、收敛之功,又因为水分足,在缓解秋燥之胃肠不适的同时,还能生津润燥。
而且不同于橘柚的芳香,苹果的香味是一种甘甜的清香,不仅健脾开胃,还有宁心安神、使人愉悦之妙,王孟英称它为仙品也不足为奇了。
尽管苹果的寒性不大,却仍不可多食,以免腹胀。
四,葡萄
进入八月以后,各类葡萄争相上市,青色的、紫色的,种类甚多…
据《随息居饮食谱》记载:葡萄,甘平、补气、滋肾液、益肝阴,枸杞同功。
葡萄是入肝肾,滋肝肾之阴的,可清金解渴。肾主水,具调节水液的作用,津液可通过气化上输于肺,从而化解肺燥。
而且葡萄还能补气,气阴双补,是一味不可多得的金秋水果。
但如果你把葡萄当饭吃,是会生热生湿,反而容易腹泻上火生内热。。。。
大家发现没有?
再好的水果,都绕不开——适可而止
为什么?
因为酸,寒,水分多是可以清热生津润肺,但另一面它也容易助湿,伤脾胃阳气的;
还有,就算温性的水果多补中益气,补虚,但另一面它也容易生热,上火的;
这既是它的功效,也是它的偏性
如何平衡?
推荐大家一个相对平和的吃法:水果羹
尤其适合孩子,每种水果来一点,既可以平衡性味,加强滋阴清润功效,又避免生食水果伤了脾胃阳气。
啊,这里说一下,其实不用担心加热了维生素C会流失,因为像苹果、梨维生素C含量本身就不高,加热了也不会损失多少,而且不要以为吃进去多少VC身体就能吸收多少,这完完全全取决于脾胃功能
做法:把喜欢的各种秋季水果适量切成小块,放点清水中火煮开,再放一点点冰糖调味,小火慢煮十分钟
再用藕粉10g,用少许凉水和开倒入锅中,迅速搅拌均匀,待其凝结成羹状,加入枸杞5g,调匀、关火、盛出!
关键的关键——脾胃虚寒也可吃哦!
其实接下来秋天还有很多水果,比如柑橘,石榴,枇杷,柿子,甘蔗等等等等
但世间万物皆有两面性,凡事都要讲究一个度,切记切记再好吃的水果,也要适可而止,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