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崛起
精工于1978年推出的 Grand Quartz 石英表。
1974年,欧米伽推出欧米伽海上航行时计(marine chronometer),配备2,400,000赫兹的石英电路,精确度高达误差12秒/年。1976年,欧米伽又推出石英计时器,而后又推出配备液晶显示屏的石英计时腕表。
儘管技術上達到了飛躍,瑞士鐘錶行業總體並未接納石英錶。 當時瑞士的機械錶在世界市場中佔據主導地位,並且以機械錶為基礎的製錶產業被奉為瑞士的國家象徵。 因此,瑞士的眾多表行認為沒必要生產電子表。 同時,瑞士以外的眾多製錶公司則不斷推進研發電子石英錶。[22] 直至1978年,石英鐘錶市場份額超過機械錶,以石英技術為基礎的日本和美國製錶公司逐漸崛起,而瑞士的製錶行業停滯不前、陷入危機,故稱“石英危機(quartz crisis)”。
隨後,許多瑞士著名表行倒閉或消失,瑞士表業在經濟層面和心理層面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 1970年至1983年間,瑞士製錶師人數由1,600人跌至600人;1970年至1988年間,瑞士表業的從業人數由9萬人跌至2萬8千人。[23][24][25]
而在瑞士之外,石英危机常被称为“石英革命(quartz revolution)”。在石英革命初期,美国众多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公司崛起,大量生产廉价石英电子表,包括德州仪器、仙童半导体公司、美国国家半导体,等等。而后,日本和香港的公司逐渐取而代之,大量占有市场份额,导致部分美国公司倒闭破产,其它的美国电子技术公司则逐渐停止生产电子手表,而将重心转移到其它电子仪器上。[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