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一下,那些中国历史上女扮男装的故事。

但是还是有少数女子不怕凌侮,照旧穿男装。齐相晏婴深知强迫改装行不通,就向灵公建议:若要禁令通行,最好先从宫内做起,如果宫中妇人都穿女子的服装,民间女子的男子打扮会不禁自绝了。灵公依照晏婴的主意,女子爱好男子装束的风潮就过去了。

这个故事来源于(《晏子春秋》卷六)

唐朝前期也是妇女着男装的盛行时代。

一次唐高宗和武则天举行家宴,他们的爱女太平公主一身男性装束,身穿紫衫,腰围玉带,头戴皂罗折上巾,身上佩戴着边官和五品以上武官的七件饰物,以赳赳男子的仪态歌舞到高宗面前,高宗武后看到笑着对她说:女子不能做武官,你为什么作这样的打扮?(《新唐书,五行志》)

原来太平公主的男装,一是她的性格像男人,故喜着男服;二.是为了能够干预政治,不愿脂粉气太重,于是以男装让其更加有威仪,得以帮助其施展政治才能。

《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唐玄宗时宫中妇人,“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

即宫内宫外,贵族民间,多有女子身穿男式衣衫,足蹬男人皮靴,女子服装男性化了。唐武宗时也有女子身着男装。唐武宗的妃子王氏,善于歌舞,又曾帮助武宗获得帝位,于是以深得武宗的宠爱。巧合的是王妃体长纤瘦,与武宗的身段很相似,于是当武宗狩猎时,她穿着男子的袍服陪同,并骑而行,她与武宗的形象差不多,人们分不出来哪个是皇帝,哪个是妃子。

元朝时期,曾经有人绘女性化男子像,由于男人和女人生理不同,服饰式样有差别也是自然的事情。但古人的传统观念中,男女服装是要绝对分开的,不得掺杂、逾越,否则将要遭到谴责。

如过男子穿妇人服,三国时以清谈著名的思想家何晏“好服妇人之衣”,被另一思想家傅玄指斥为穿“妖服”。所以就有了女子穿的男装,也被视为妖服。所以正史《五行志》里往往设有“服妖”一目,责备女子的男装,如《新唐书.五行志,服妖》在写出太平公主男装事实后,接着说“近服妖也”,加以贬责。

所以,在古代男女装混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随意。毕竟在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伦理观念深入每一个人的骨髓。

在古人眼中女穿男装,并不是如我们现代人眼中的生活小事也不是个人兴趣的事情,而是严重的政治问题。

所以在封建时代,男女服式的不同,是男尊女卑的反映,不许女子着男装是统治女子的一种手段。因此那些敢于着男装的女子,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变相的“女权”行为。

再说,让我们从审美角度来观察,巾帼而着男装有的女性,不禁颇有须眉之气。那么也并没有什么不好的。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个人服务
密乘十四根本堕罪忏悔颂及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