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周小燕先生和女儿张文)
周小燕是我国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上世纪40年代就名满欧洲。她演唱的《长城谣》《紫竹调》《我总是想起你》《红豆词》《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等众多歌曲,堪称时代经典。
不仅如此,周小燕还是著名音乐教育家,她的学生有廖昌永、张建一、万山红、刘捷、魏松、方琼、顾平、于冠群等,可谓桃李满天下。
周小燕的丈夫是著名编剧、导演张骏祥,他执导了《鸡毛信》《翠岗红旗》《大庆战歌》《白求恩大夫》《大泽龙蛇》《淮上人家》《燎原》等,有着“电影才子”的美誉。
这对高端男女相识相爱?面对特殊年代的不公正待遇,面对多灾多病的晚年,他们如何应对?
01
(周小燕的父亲周苍柏与母亲董燕梁)
周小燕1917年8月17日出生于湖北武汉,父亲周苍柏是著名实业家,解放前曾任湖北省银行总经理、民国善后救济总署湖北分署署长。
周小燕的母亲董燕梁出身书香门第,是著名的无党派爱国人士。
周小燕下面有个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两个弟弟叫周天佑(二战时期在法国病逝)、周德佑(革命烈士,抗战时积劳成疾,不幸牺牲,年仅18岁),两个妹妹分别叫周彬佑、周徵佑。
小时候周小燕活泼好动,爱跑爱跳,身为家中长女,她带着弟弟妹妹整天在外面疯跑。小小年纪就能在站在双杠上行走,做出种种危险举动,为此母亲非常苦恼。
(周小燕(后排中)与兄弟姐妹们)
读小学时,周小燕的歌唱天赋并没有显现出来,她嗓音低哑,像个小男孩。
13岁那年,周小燕患上了腮腺炎,手术后嗓音意外变得甜润嘹亮。
一天,周苍柏的一位好友来做客,周小燕正在院子里唱黎锦晖创作的歌曲《小小茉莉》。对方对周苍柏说:你女儿的嗓音太好了,为什么不让她去上海学音乐?
周苍柏正有此意,不久他带着女儿来到上海。周小燕经严格考试,顺利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上海音乐学院前身)。
周小燕进步很快,学习声乐半年就能登台演出。那时周苍柏在上海工作,他一有时间就赶到江湾看女儿的演出。
(周小燕的母校)
(早年周小燕)
1937年,上海沦陷后周小燕回到家乡武汉。她组织音乐爱好者成立武汉合唱团,带领大家在街头、军营、码头演唱《长城谣》《大刀进行曲》《中国不会亡》等进步歌曲,激励大家团结抗战,保家卫国。
很多人就在武汉合唱团的激励下,报名参军,投身炮火纷飞的抗日战场。
日寇紧逼,武汉危在旦夕,父亲决定将周小燕送到美声唱法的发源地欧洲留学。
1938年,周小燕与弟弟周天佑取道香港,然后乘客轮来到了巴黎。很快她就以很出众的音乐才华被巴黎师范学校录取。
(亚历山大·齐尔品(1899.1.21 - 1977.9.29 ))
在这里,周小燕跟随俄国籍老师齐尔品学钢琴,跟随意大利老师贝纳尔迪学声乐,跟随法国歌唱家柏鲁贾夫人学唱歌剧。
几年下来,周小燕的演唱越来越细腻精湛,感情也更加真挚饱满,不仅如此,她还学会了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英语等多国语言。
1945年毕业前夕,周小燕在巴黎国家大剧院演唱清唱剧《农夫与仙女》,震惊整个巴黎。
著名音乐评论家撰长文盛赞这次演出,将周小燕誉为“中国之莺”。
不久,周小燕又在英国的伦敦白金汉宫剧场举办专场演出,她演唱的《长城谣》《美酒美人》《红豆词》,英国观众的掌声、喝彩声山呼海啸。年仅28岁的周小燕誉满欧洲。
(青年周小燕)
在此后的两年里,周小燕多次在英国、捷克、波兰、日内瓦等国家和演出,所到之处,收获鲜花、掌声无数。
在欧洲从事歌唱艺术收入非常高,周小燕在那边完全可以过锦衣玉食的生活,然而她心里始终装着祖国,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
1947年,周小燕不顾欧洲友人的诚意挽留,带着5大箱行李,回到了阔别9年的祖国。
此时国内内战阴云密布,百姓生活没有大的改观,周小燕的心情很压抑。她只在汉口举办了一场个人演唱会,便应上海复旦、交大、震旦、南京金陵、杭州浙大等高校的邀请,到各地举行募粮、募捐义演。
自己用歌声,为祖国、百姓服务,周小燕内心格外熨帖。
02
(青年周小燕)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周小燕应邀成为上海音乐学院的一名声乐老师。
由于将大部分时间都用音乐、教学上,直到1951年,周小燕34岁了依然单身,父母都为她的个人问题开始焦虑。
然而就在这年,周小燕的个人问题出现重大转机。
1951年9月,新中国组建一个大型文化代表团访问印度和缅甸。代表团成员有夏衍、贺绿汀、季羡林、常书鸿、吴作人等众多知名人士。
里面唯一的女性代表就是花腔女高音教授周小燕。
(早年张骏祥)
代表团中有一个潇洒的身影吸引了周小燕的目光,他就是著名编剧、作家、导演张骏祥。
张骏祥1910年12月出生于江苏镇江,比周小燕大7岁。此时他已创作出电影剧本《还乡日记》、话剧剧本《小城故事》,执导了《乘龙快婿》《火葬》等多部有影响的影片,是艺术界少见的青年才俊。
代表团从广州登船,要15天后才能到达印度孟买。周小燕在甲板上为大家唱一首首欢快歌曲,张骏祥非常欣赏她的歌唱才华,使劲为她鼓掌。
为了接近周小燕,张骏祥拽着她站在船头欣赏海上日出,坐在船舷上数浪花朵朵。
(周小燕)
两人聊电影、聊音乐,聊彼此的人生,颇有共同语言。在颠簸的轮船上,两人的感情急剧升温。
达到印度后,心中的爱几乎压得张骏祥喘不过气来。一天晚上,张骏祥约周小燕一同游览泰姬陵。
在皎洁的月光下,借着泰姬陵前水道里的粼粼银波,张骏祥动情向周小燕表白心迹。
独自寻觅、守候多年,或许就是等待眼前这个男人,那一刻周小燕沉醉了,沉醉在爱的柔波里。这次出访长达半年,直到1952年春天文化代表团才返回国内。
回到上海,周小燕与张骏祥的爱情已经成熟。他们将恋情告知家人,双方父母皆大欢喜。
(早年周小燕与张骏祥)
两人年纪都已不小,随即谈婚论嫁。张骏祥要给周小燕定做一枚戒指,周小燕觉得太俗气,坚决不要。
张骏祥笑着问:没个信物,你不怕我以后赖账吗?周小燕说:我心甘情愿被英俊有才的男人欺骗,期限是一辈子。
随后两人来到照相馆,周小燕身着列宁装,张骏祥穿着中山服,照了一张订婚照。照片上他们脸上浮现笑意,内心的恩爱与甜蜜无以言表。
1952年5月5日,周小燕与张骏祥在上海喜结连理,新娘的证婚人是贺绿汀,上海市副市长潘汉年,新郎的证婚人是夏衍。
(著名画家吴作人(1908年10月3日-1997年4月9日))
著名画家吴作人送上了一份别致的贺礼,他根据文化团出访期间的所见,创作了一幅《双象图》,画面上一对大象活灵活现、憨态可掬,为婚礼增添无限喜气。
03周小燕与张骏祥因忙于工作,都不擅长做家务,周苍柏夫妇便让家里的钱阿姨过去帮忙照顾小夫妻。
1954年,周小燕生下女儿张文,两年后又生下儿子张本。因有钱阿姨照顾,她与丈夫的工作、生活丝毫没被打乱。
甜蜜婚姻滋润下,张骏祥执导了影片《翠岗红旗》《鸡毛信》,在全国公映后好评如潮。
(张骏祥早期导演作品)
周小燕非常关心学生,对于农村孩子和贫困家庭的子弟格外上心。她经常将这些学生叫到家里吃饭,与他们谈心。
练习声乐消耗很大,晚上加练,很多学生饿得肚子咕咕叫。周小燕用不多的工资买来巧克力,分发给学生们,为他们增加能量。
幸福时光总是过得很快。1966年随着特殊年代来临,一切都被改变了。因为周小燕与张骏祥都有过留学经历,双双被隔离审查。
他们的工资停发了,每人每月只给15元生活费。周小燕没钱给钱阿姨开工资,但对方早就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即便没有工资,她也尽心尽力照顾张文、张本两个孩子。
(周小燕夫妇北京颐和园合影)
善良的钱阿姨还自己贴钱给两个孩子买零食。家里闯进激进分子搜查,钱阿姨大声呵斥对方。
周小燕为钱阿姨担心,她却说:我出身好,他们不敢对我怎么样。
1969年,周小燕被下放到上海郊区的奉贤干校劳动。一天有人告诉她有人找,周小燕走出门只见对方是一个满头白发,身材佝偻的小老头,非常疑惑。
直到对方喊她的名字,周小燕才认出他就是自己两年没见面的丈夫,夫妻俩都流下酸楚的泪水。
当时周小燕与张骏祥都在奉贤那块海滩上劳动,中间只隔着一条河,但他们共用一个食堂。
(周小燕夫妇与儿子)
当时有规定,两人见面不能有任何交流,周小燕大大咧咧,无所顾忌,每次在食堂碰见丈夫都要与他打招呼,亲切交流。张骏祥则害怕引火烧身,话很少。
张骏祥酷爱读书,几年时间里他研读了几十本政治、哲学类书籍,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
因痴迷歌唱艺术,周小燕时刻注意保护嗓子,每天早晨坚持练习发声。他们身边一些人不堪折磨,选择了轻生。周小燕和张骏祥却暗中互相鼓励,用坚韧丈量生命长度,用毅力守望人生黎明。
04
1976年10月特殊年代终于结束,周小燕重回上海音乐学院从事声乐教学。张骏祥则被摘掉帽子,并于197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70年代周小燕夫妇与一双儿女)
他们的女儿张文在黑龙江当了数年知青,随着返城大潮,终于重回上海,来到父母身边。周小燕的儿子受父母影响,文化程度不高,成了一名公共汽车司机。
最让周小燕一家伤心的是,钱阿姨在特殊年代结束不久就病逝了。几十年处下来,周小燕一家早已将她当成了一家人。
1979年除夕夜,周小燕下厨做了一道当年钱阿姨经常做的莲藕炝木耳。全家人触景生情,都流泪了,那道菜谁也不肯下筷子。
随着社会秩序回归正常,1979年周小燕担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同年张骏祥被提拔为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
(周小燕在上课)
这时最让周小燕夫妇放心不下的就是一双儿女的前途,深夜里他们一想到这些就长吁短叹。
机会终于来了,上世纪80年代初,张文争取到一个去美国进修的机会。全家人都希望她在那边学好英文,将来回国找份好工作。
谁知张文非常努力,在美国竟然考取了一所著名高校,最终留在那边工作和生活。
几年后,儿子张本在姐姐指引下赴美国攻读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也在美国谋求到一份稳定职业。
(周小燕与弟子廖昌永)
为把浪费的时光补回来,周小燕把一天当两天过,将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她带出的高徒有张建一、廖昌永、张峰、李秀英、顾欣、魏松、万山红、郭森,后来这些弟子撑起了中国声乐的半边天。
进入80年代中后期,周小燕和张骏祥都年逾花甲,身体开始走下坡路。
1984年,张骏祥帅团访问日本,回国后在北京转机,哪知在宾馆他摔了一跤,造成髌骨粉碎性骨折。
几个月后,医生为他取固定骨头的钢钉和钢丝时,却发现钢丝长到了肉里,只得进行二次手术,他遭了很大的罪。
(周小燕)
得知丈夫情况,周小燕心疼得直掉泪。张骏祥反而幽默安慰她:这没啥,只能说明我的愈合能力太好了。一句话竟然将周小燕逗笑了。
051988年,周小燕筹划成立周小燕歌剧中心。在一次演出中,71岁的周小燕摔了一跤,造成股骨骨折。
张骏祥非常心疼,在病床前一个劲埋怨妻子不该这么拼,走路太不小心了。周小燕则说:你不是也刚摔过跤吗?我这是向你学习。
无论面对特殊年代的不公正待遇,还是暮年的多灾多难,周小燕夫妇都能唱出欢乐的歌。
(张骏祥)
1993年,张骏祥83岁了,健康状况急转直下,有时高压只有80,低压只有40,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周小燕将丈夫送进医院。医生检查后,再也没让张骏祥回家。
那时周小燕上午带学生,中午做好饭给丈夫送到医院,陪他一下午,晚上才回家。
少年夫妻老来伴。每次离开张骏祥都恋恋不舍,都要用嘴亲吻周小燕的手背。他的思维越来越迟钝,很多人他都不认识了,唯独认识相濡以沫几十年的周小燕。
1996年11月14日2点10分,张骏祥走完了自己86岁的人生历程,周小燕握着老伴的手泪如雨下。
(周小燕与部分学生)
料理完父亲的后事,一双儿女要求将母亲接到美国一起生活。周小燕婉拒了:你们的父亲在这里,我的根在这里,我哪里也不去。
为让儿女和天堂里的老伴安心,周小燕科学安排晚年生活,她坚持教学,著书立说,每天坚持打坐健身,一日三餐荤素搭配合理。
她先后创作出《声乐基础》《外国歌剧重唱经典》《维瓦尔第男声咏叹调20首》等众多专著。
2015年1月8日,周小燕在上海世博中心荣获第14届华鼎奖华人音乐终身成就奖。
(周小燕)
周小燕向百岁老人发起冲刺,然而这个愿望她未能实现。2016年3月4日,中国之莺周小燕在上海不幸因病离世,享年99岁。上海数千名市民自发送这位传奇老人最后一程。
到2024年2月,周小燕已经离开我们8年了。然而她好像从没有远离,她的爱徒廖昌永、魏松、万山红、张峰、高曼华、鞠秀芳、方琼等人的唱腔里有恩师周小燕的影子。
他们献身歌唱事业,对艺术一丝不苟的作风,都有恩师印记与传承。
-END-
原创不易,敬请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