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史

中华民国

编辑

银元及关金券

编辑

主条目:银元和关金券

民國7年廣東銀行兌換券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后,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迫切需要发行军用钞票取代之前清朝的货币。成功地,各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并发行自己的军用钞票。1914年,《国币条例》颁布并规定银元为中华民国国币。尽管与封建王朝时期比,铸币的设计发生了改变,但是其规格和铸币用的材料大多保持不变,直到20世纪30年代。在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间,大部分地区的铸币局关闭,剩下的有些则一直开到1949年。

1931年5月中央银行发行关金兑换券,供缴纳关税。初时的关金券流通量有限。海关金单位兑换券由中央银行发行用以方便支付进口商品的关税。关金券与美元挂钩,比价为关金一元對四十美分。这种联系汇率在一九三五年被废除,银行允许投放关金券进行流通。市场中已经充斥着过多的纸币,关金券只能加速恶性通货膨胀。

1936年起,国民政府发行含铜量達五十個百份比的一分和二分硬币,五分、十分和二十分以及半圆的镍币(一段时间后材质改为铜镍合金)。1940年,发行铝制一分与五分硬币。

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国际银价出现大幅波动,影响中国经济。特别是美国在1934年推出的《购银法案》令国际银价上升,导致中国银根短缺、利率急升。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本国货币濒临崩溃。中国被迫放弃银本位。这种情况加剧了国内众多商业、省立和外资银行发行不同价值货币的情况。

一九三五年币制改革

编辑

主条目:法币

1935年,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将货币发行权限制在四大国有银行: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和稍后加入的中国农民银行。银元的流通被禁止,查禁私有白银。 发行新货币“法币”为法定货币。

1942年2月,关金提高含金量至0.88861克纯金,即一关金等于一美元。同年四月,定关金为一元折合法币二十元,与法币自由兑换,并且同时在市面流通。之后法币快速贬值,政府亦发行大额关金券,成为比法币面额更高的货币。

东北券

编辑

主条目:东北券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央银行发行了"东北九省流通券",簡稱東北券。用以取代滿洲國发行的纸币,它的价值大约是其他地区流通的法币的10倍。1948年,东北券被金圆券取代。东北券的发行使中国东北没有发生像法币流通区一样的惡性通貨膨脹。

金圆券及银圆券

编辑

主条目:金圆券和银圆券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政府大量印鈔以滿足军费开支,导致法币急剧贬值。戰后,中華民國政府在1948年8月对币制进行进一步改革以消除恶性通胀。政府发行金圆券回收法币,比价为一元金圆券對三百万元法币對二十五美分。一元金圆券名义上价值0.22217克黄金。然而,这种货币并没有真正的由黄金支持,所以恶性通货膨胀并没有消失。

最终在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再次宣布了一项改革,发行银圆券,恢复银本位。银圆券与金圆券的比率为一元银元券 = 一百万元金圆券,以中央造币厂铸造的银元作为发行支持。但是这种货币仅流通了很短的时间,中国共产党很快以武力奪取了中國大陸省份的控制权。它们被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幣取代。但中華民國政府遷往台灣後,銀元券在法規上的發行辦法卻一直保留,直到1992年才隨著動員戡亂的結束在法理上廢止。

台湾货币

编辑

主条目:台湾银行券、旧台币和新台币

台湾银行最初在日治时期的1899年由日本人建立。银行发行台湾银行券,与日元挂钩。中華民國政府接管台湾后,改組新設的台湾银行被许可继续发行自己的货币——台币,与台湾银行券等价。这是國民政府将台湾与流通法币的地区相隔离,使其远离恶性通货膨胀的尝试。但是,由于國共內戰超量調度台灣物資,台币持續贬值。

1949年的货币改革之后,新台币诞生,法定比率为1银元 = 3元新台币。1949年旧台币以40000:1的比率被新台币取代。国民党撤退到台湾后,法律所规定的中华民国货币仍然为银元。由台湾银行发行的新台币只在中华民国台澎金馬與大陳島流通。2000年7月1日订颁的《中央银行发行新台币办法》将新台币正式订为中华民国国币。

日本占领区货币

编辑

日本帝国政府於1930年代至二戰期間先後佔領過許多地區及設立傀儡政權,同時亦发行货币。

满洲

编辑

主条目:满洲国圆

1931年滿洲事變,日軍入侵滿洲(中国东北)时,这里有多种货币在流通,包括各省银行发行的货币、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以及朝鲜银行与台湾银行发行的纸币。

满洲国建立后,日本人1932年7月1日在新京(今长春)成立了满洲中央银行。银行除了行使商业职能,还同时作为中央银行发行货币。满洲国圆最初规定1圆即23.91克白银,相當於1銀圓,但是在1935年它脱离了银本位并开始与日圆按1:1的匯率绑定。二次大战日本投降时,满洲国圆被國民政府中央银行发行的东北九省流通券收兑。

内蒙古

编辑

蒙疆银行1938年发行的硬币

在被日军占领之前,由主要在绥远,察哈尔,山西营业的银行察哈尔商业钱局发行货币。日本侵略后,银行撤离占领区并带走其全部资本和未发行的货币。日本军政府于1937年9月27日迅速成立了察南银行,行使货币发行权。

傀儡政权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成立后,当局将察南银行与察南丰业银行、绥远平市官钱局、冀东银行等三家较小的地方银行合并,成立蒙疆银行。蒙疆银行从1937年起发行蒙疆圆,与日本军用手票和日元等值挂钩。

“临时政府”、“维新政府”和汪精卫政权

编辑

日本占领中国期间曾建立了两个傀儡政权。在北方,设立在北京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了中国联合准备银行。联合准备银行1938年发行的纸币与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等值。虽然最初两者等值,但是1939年日本人开始禁止使用国币并任意设定联合准备银行券的汇率。 联合准备银行券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以5:1的比率被法币取代。

1938年南京維新政府成立,並設立華興商業銀行,由其發行貨幣,稱華興券。后1940年,該政權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合併並改組為南京国民政府。他们成立中央储备银行并在1941年开始发行中储券。尽管最初中储券与法币等值,但是它也被任意改变为与0.18元日本军票等值。1945年,中储券以200:1的比率被法币取代。

日本军用手票

编辑

主条目:日本军用手票

日本军用手票在东亚的日占区广泛分布。起初,它们的发行是用于支付士兵支出。这样做的目的是无限量的军票不能兑换为日元,这样就不会使日本发生通货膨胀。然而,它对东亚当地经济的破坏性影响却不可估量。

1937年起这种货币成为了中国日占区的“法定货币”。一段时间后它改由傀儡政权银行发行。然而在1941年到1945年间,军票在香港被强制使用。最初1元港币兑换2元军票,但是港币更受当地人欢迎并被大量囤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军更于1943年6月起硬性规定军票为香港唯一合法的交易媒介并将军票面值贬至1元港币兑4元军票。

中华人民共和国

编辑

人民币

编辑

主条目:人民币

1949年发行的200元人民币

中国共产党在1948年和1949年取得中国大东北地区的控制权。1948年12月,共产党在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组建了中国人民银行,接管共产党控制地区的货币发行权;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告,禁止外币、银元、黄金的流通,以及在一段短期的时间内可以用十萬元金圆券兑换一元人民币。1957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发行面值为1分、2分、5分的铝硬币。自1961年起,请苏联代印人民币三元、五元、十元券。

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货币。它在中国大陆是法偿货币,但在香港和澳门并不是。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一元對十角對一百分。分已经基本不再使用,所以流通的硬币中主要为一角、五角、一元硬币。纸币的面额从一角到一百元,它们在大小和颜色上都有区别。元是人民币的主要单位,用来计量货币,是货币的尺度。人民币一共发行了12种面额: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和50000元。这些面额一共有62种版别。1955年人民币以1:10000调整币值,第二套人民币发行了12种面额,包括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和10元。

目前最新的第五套人民币于1999年10月1日起发行。货币有8种面值:1角、5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2004年,带有毛泽东头像的1元纸币开始发行。从1999年起,流通的硬币共有1分、2分、5 分、1角、5角和1元面值。

香港和澳门有自己的货币政策和货币,港元和澳元,它们与人民币并不等同。

外汇兑换券

编辑

主条目:外汇兑换券

大陆的中国银行是特许的主要外贸和外汇银行。在1979年到1994年间,外国游客到中国被要求使用中国银行发行的外汇兑换券进行交易。这种兑换券已经取消使用,取而代之的是人民币。

明矾价格多少钱一斤
苣荬菜(Sonchus arvensis)是什么?分布地区、生长习性与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