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函包體

學術資源整合系統-相關推薦

作者何恭算

發行人李家維

出版日期200504

類別科學文摘

篇名地函包體—捎來地球內部的訊息

刊名館訊

期209

版次5

主題地質

摘要 上天、入地、下海洋是人類挑戰自然界的三大壯舉,自從蘇聯首次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太空後,人類便有多次登陸月球、探險星際的經驗,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對海洋的探勘也有快速的進展,唯獨要穿過層層堅硬岩石的阻隔,深入地球內部一窺箇中奧秘,就顯得困難重重,主要原因乃是離地表越深,溫度和壓力也隨之增大,以現有的鑽探技術無法克服。因此,人類對地球內部仍然所知甚少。深入地球 人類為揭開更多有關地球年齡、組成、結構、內部地質作用、古氣候等訊息,鑽井乃是最直接的一種方式。早期美國科學家為探究地殼內部和莫荷面(為莫荷不連續面的簡稱,它是由震波速度所定出介於地殼與地函之間的界面,圖1)的本質,建議選在地殼較薄的海床上,以鑽井的方式經過地殼直達莫荷面,這就是有名的「莫荷計畫」(Moho Project)。該項計畫於1958年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經費資助下正式展開,1961年成功的在墨西哥外海三千五百多公尺水深的海床上鑽了一口183公尺深的井,雖然打穿沉積層並首次伸入玄武岩基盤,但後來卻面臨經費和政治力介入等諸多問題,無疾而終。

全文

系統號NO000001949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May 10 2024 17:17:25

nmns/nmnsweb_2nd_target(0)

混团世界杯国乒8-0中国香港6连胜 莎头奥运后首胜
象拔蚌的价格,价格一般在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