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外省第二代的我,自小就對相聲有份特別的情感。不過相較於兒時生活中新的外來感官刺激,如:卡通、麥當勞、電影…,相聲的確顯得不那麼吸我。特殊的情感在於,相聲源自中國,我當他是文化的一部分、生命中的一個部份,但不是不可或缺。再者,兒時最早接觸的是魏龍豪、吳兆南的這種源自內陸的傳統相聲,有些艱深,以致兒時的我會聽不下去就不會顯得那麼奇怪了;畢竟我成長在”科學小飛俠”充斥大街小巷的年代。小學時聽到比較新穎、比較現代的相聲,大概就是繼”那一夜,我們說相聲”之後的”這一夜,誰來說相聲?”,由李立群與金士傑聯袂演出!那時年紀小,哪董什麼文化界,我只知道,這個新的表演形式的相聲的確比魏龍豪大師講的相聲易懂多了,至少,它把我這個小學五年級的學生逗得捧腹大笑~!隨著成長、唸書、出社會工作,為了不知什麼目標而辛勤工作…,賺的錢都為了生活開銷而付出,無暇品味表演文化,慢慢的,我成為了一個”沒有文化與品味的人”。第一次看”無間道”,是三個月前的事;第一次看舞台劇(寶島一村),是一個多月前的事。因此不用多說,馮翊剛老師對我而言可說是久聞其名,卻從未看過一次他與宋少卿的演出,真是教我汗顏不已。馮翊剛老師全身的戲劇細胞與滿腹詩書,在授課時表露無疑,聲音的厚度與言語的深度,搭配豐富的表情與感情的溫度,讓人身歷其中,完全稱臣。老師重文化、重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他深深告誡我們,要做一個表演者,要有探索的精神,要了解文化,要了解你自己的表演,如此,表演才會有深度可言。兩天四個小時的課程,內容涵括了文化、語言、肢體、以及精神勉勵和為我們學員所準備的表演來講評,讓大家獲益良多~!上課的內容,筆記只是一部分,課堂中老師所給予我們的人生道理,及正確的觀念,我想是這幾堂課最精華的地方;不論是倫理、道理、物理、哲理…老師都不吝給予,我都將他當成寶藏記在筆記中,傻子才會在這裡寫出來呢,您說是吧?能上馮老師的課,求知若渴,可惜僅少數四堂課,盼來日能有幸再向老師學習!馮翊剛老師不是天生就聰明會講相聲,完全靠多看書,因此,我讀的書,真的少了…
read more
read less